Linux下Varnish缓存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教程
Varnish是一款高性能且开源的反向代理服务器和http加速器。与传统的Squid相比,Varnish具有性能更高、速度更快、管理更方便等诸多优点。作者Poul-Henning Kamp是FreeBSD的内核开发者之一。Varnish采用全新的软件体系架构,和现在的硬件提交配合紧密。在1975年时,储存媒介只有两种:内存与硬盘。但现在计算 机系统的内存除了主存外,还包括了cpu内的L1、L2,甚至有L3快取。硬盘上也有自己的快取装置,因此squid cache自行处理物件替换的架构不可能得知这些情况而做到最佳化,但操作系统可以得知这些情况,所以这部份的工作应该交给操作系统处理,这就是 Varnish cache设计架构。
挪威最大的在线报纸 Verdens Gang (http://www.vg.no) 使用3台Varnish代替了原来的12台squid,性能居然比以前更好,这是Varnish最成功的应用案例。
Varnish特点:
1.基于内存进行缓存,重启后数据将消失
2.利用虚拟内存方式,I/O性能好
3.支持设置0~60秒的精确缓存时间
4.VCL配置管理比较灵活
5.32位机器上缓存文件大小最大为2G
6.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,例如top、stat、admin、list等
7.状态机设置巧妙,结构清晰
8.利用二叉堆管理缓存文件,可达到积极删除目的
Varnish与Squid的对比
Squid是一个高性能的代理缓存服务器,它和varnish之间有诸多的异同点,如下:
相同点:
都是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
都是开源软件
不同点,也是Varnish的优点:
Varnish的稳定性很高,两者在完成相同负荷的工作时,Squid服务器发生故障的几率要高于Varnish,因为使用Squid要经常重启。
Varnish访问速度更快,Varnish采用了“Visual Page Cache”技术,所有缓存数据都直接从内存读取,而squid是从硬盘读取,因而Varnish在访问速度方面会更快。
Varnish可以支持更多的并发连接,因为Varnish的TCP连接释放要比Squid快。因而在高并发连接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TCP连接。
Varnish可以通过管理端口,使用正则表达式批量的清除部分缓存,而Squid是做不到的。
squid属于是单进程使用单核CPU,但Varnish是通过fork形式打开多进程来做处理,所以是合理的使用所有核来处理相应的请求。
当然,与传统的Squid相比,Varnish也是有缺点的,如下:
varnish进程一旦挂起、崩溃或者重启,缓存数据都会从内存中完全释放,此时所有请求都会发送到后端服务器,在高并发情况下,会给后端服务器造成很大压力。
在varnish使用中如果单个url的请求通过HA/F5(负载均衡)每次请求不同的varnish服务器中,被请求varnish服务器都会被穿透到后端,而且同样的请求会在多台服务器上缓存,也会造成varnish的缓存的资源浪费,也会造成性能下降。
解决方案:
综上所述在访问量很大的情况下推荐使用varnish的内存缓存方式启动,而且后面需要跟多台squid服务器。主要为了防止前面的varnish服务、服务器被重启的情况下,前期肯定会有很多的穿透这样squid可以担当第二层cache,而且也弥补了varnish缓存在内存中重启都会释放的问题。
这样的问题可以在负载均衡上做url哈希,让单个url请求固定请求到一台varnish服务器上,可以解决该问题。
varnish的工作流程
1、进程之间通信
varnish启动或有2个进程 master(management)进程和child(worker)进程。master读入存储配置命令,进行初始化,然后fork,监控child。child则分配线程进行cache工作,child还会做管理线程和生成很多worker线程。
child进程主线程初始化过程中,将存储大文件整个加载到内存中,如果该文件超出系统的虚拟内存,则会减少原来配置mmap大小,然后继续加载,这时候创建并初始化空闲存储结构体,放在存储管理的struct中,等待分配。
接着varnish某个负责接口新http连接的线程开始等待用户,如果有新的http连接,但是这个线程只负责接收,然后唤醒等待线程池中的work线程,进行请求处理。
worker线程读入uri后,将会查找已有的object,命中直接返回,没有命中,则会从后端服务器中取出来,放到缓存中。如果缓存已满,会根据LRU算法,释放旧的object。对于释放缓存,有一个超时线程会检测缓存中所有object的生命周期,如果缓存过期(ttl),则删除,释放相应的存储内存。
2、配置文件各结构之间通信
Varnish安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