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A与SATAII的奇缘 解读希捷跳线之谜
随着硬盘的迅速发展,SATA 硬盘已经广泛的得到普及。许多曾经用过IDE接口硬盘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,并口硬盘后面有几排跳线设置,我们接多块硬盘的时候可以在此设置跳线而分配硬盘的主从关系。其实,与并口一样,SATA接口的硬盘后面也有跳线,可这跳线却不是设置主从关系等的,而是定义接口数据传输速度的。
希捷串口硬盘后的跳线定义
● Normal operation:硬盘正常运作在SATA II模式下,外部传输率达到3Gbps (300MB/sec)
● Limit data transfer rate to1.5 Gbits per second:硬盘运行在SATA模式下,外部传输率为1.5Gbps(150MB/sec)
以希捷硬盘为例,为了能向下兼容不支持SATAII接口的主板,希捷硬盘定义了如上图的跳线,在出厂时硬盘跳线均是默认在Limit data transfer rate to1.5 Gbits per second 状态下的,这样便可使得SATAII硬盘通过跳线方式向下兼容正常工作在老主板上。可如此一来,用户若对此并不了解,在安装时也没有重新定义硬盘跳线,那在同时拥有支持SATAII接口的主板和硬盘的情况下,硬盘外部传输率也只能达到150MB/sec了。
越来越多的网友发现了这一问题,也开始慢慢关注起来。那么实际上,SATA接口与SATA II接口到底有多么大的差距呢?
硬盘出厂状态下的HD Tach测试成绩
硬盘更改跳线状态下的HD Tach测试成绩
可以看出,硬盘在SATA II模式下时,突发数据传输率达到了234MB/s,而在SATA接口下,硬盘的突发传输速度仅仅只有131MB/s 。 然而,硬盘的突发传输速度只能片面的说明硬盘的真实性能,却并不能代表硬盘的实际性能。不难看出,普通的7200转速的民用级硬盘,在SATA跟SATA II模式下,硬盘的平均传输速度却非常相近,仅仅相差了3MB/s左右,这样的差距使得SATA II用户很难体会得到。可见,虽然SATA II外部接口号称达到3G/S,但仅仅只能影响硬盘外部的传输速率,外部接口部分的速度再快,硬盘整体的平均传输速度也受物理部分速度的限制,速率传输的瓶颈仍然存在。
HD Tune的测试成绩
当然,硬盘外部的接口速度越快,CPU占用率也就越低。对于拥有支持SATAII及硬盘的用户,让硬盘运行在正常的SATAII状态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